top of page

177hp未来国民神车:Proton X50 Flagship试驾

已更新:2020年11月16日


前言

基於吉利缤越改造,使用吉利家族首创模块化BMA 底盤,顶配采用沃尔沃1.5 三缸渦輪增壓引擎最大马力为177匹馬力,最大扭矩则是255nm,再配上和沃尔沃共同研发的双离合变速器。看见这样数据让小编真的是热血沸腾起来了!红黑配色真是像国民钢炮,满满的战斗气息!


 


內裝

黑色與紅色的撞色相當醒目- 中控台設計相當有立體感,軟質塑膠的觸感相當好。平底的方向盤相當就手,厚度剛剛好。

方向盤上的按鈕的回饋感也還在接受範圍之內。GKUI 娛樂系統使用有點複雜,需要花時間學習。線傳排檔的設計非常酷炫(有點类似宝马文化),握感十分舒服。排挡杆的推动回馈比较紧致,阻尼感受不够丝滑。

六角形的冷氣出 風口與車內其他的設計元素形成競技的駕駛氛圍。冷氣調節按鈕的回饋感也是恰到好處。

令人讚賞有加的是X50 的椅子所用的皮革相當的柔軟,更不用說那加長的腿部支撐更是讓身材偏高的人在駕駛時的舒適性獲得更上一城樓的體驗。但是对于身高较矮的小编则认为这个座椅设定好像有些奇怪,腿部支撑感觉有些悬空。经过研究才发现,原来油门和刹车的位置比较靠前,若让椅子向后靠,腿短的小编就无法舒服和深切的踏下油门和刹车。(最适合开这台车的高度为170cm-173cm的车友们) 若原厂对腿托加上电动调整那么我相信这车就会有更加出色的舒适性了。音響是寶騰自家的特色,低音非常出色,只是在人聲部分欠缺了一些火候。


 




試駕


引擎在剛打启动的感受: 尚可接受的抖動,非常的細微,日常使用完全感受不出是三缸机。即便在城市等交通灯转绿,也没有感觉到抖动。


视野:视野感受不级同级对手HR-V 来得通透,但是已经可以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了,视野高度不会太高,比较像crossover的感觉。


加速 : 起步轻点油门的反应让小编惊喜了一下,确实有的感觉!但是在normal mode 之下时速20km/h - 30km/h些許的渦輪遲滯,30KMh - 60kmh 推背感強烈,90km/h 加速仍然有点迟缓,感觉回到了1.5自然进气引擎加速的感觉。双离合反应则是很线性,升档降档没有顿挫的感觉。Eco mode 十分适合市区与堵车行驶,即便深踩也不会有很强烈的反应,但是想超车的时候还是得关掉这个模式不然很伤引擎。


胎噪與風噪 : 胎噪稍微大,風噪在90KMH 以上大量介入,泄露了包装上和前期体验上的高级感。

Sport mode 按键也代表S档,加速变得快了但是还是没有DSG那种暴力,提速的感觉真的只有轻快来形容,也容易掌控。但是方向盘没有因为Sport mode而变得紧致,刹车反应还是有更加灵敏的反应。最值得称赞的是sport 模式的仪表盘真的很热情,已经默默地提醒小编快点深踩油门。仪表的资讯被安排得整整齐齐,比起x70较容易上手。


操控 : 悬架偏軟,偏舒適。激烈操駕側傾明顯。轉向比自家老大哥X70 來的緊致。轉向的反饋属于中等,不快也不慢。原地转动方向盘会明显感觉到电子方向机的介入,满满的电机的声音介入,卡卡地。方向盘有点偏小,但是回转半径的成绩真是令人满意。由于悬挂调教比较软,路感雖然可以被轻微察覺但回馈不夠真實,路感被修飾到很到位。这有利于保障乘客的舒适性



底盘静谧性仍然略逊于搭载TNGA底盘的CH-R但是转向反应和操控真的接近搭载TNGA架构的CH-R,动力响应还是x50的快感比较明显。




安全系統 : L2 自動駕駛工作時反應相當緩和,倒車輔助雖然好用但是攝像頭的畫質可以在提高。盲點偵測和航道偏離警示系統相當敏感。车子在红绿灯起步时有摩托车经过,前面的泊车传感器立刻启动,提醒着驾驶者必须更警惕地环绕四周,以确保行车安全。这也就是鲁sir经常提倡大家购入拥有主动安全配置的车款,尤其是盲点侦测器真的可以提醒驾驶者在超车、换道前进行更深入地探查。其它的自动刹车系统更是可以在必要的时间救我们一命,轻微则可以免去我们擦撞所要赔上的修理费和时间损失。自适应巡航系统则有助于减少驾驶疲劳。



天窗:绵绵的云,似乎快下雨的天气配上天窗真适合不过,但是车内采光控制得很好,可能是配上了黑色内顶棚,一点都不显得刺眼,很适合大马的气候。


 













写在最后:

关键词仍然在B segment!细细数了这个级别的对手们甚至是C-segment 的SUV 车款也仍然有些对手配置不齐全的驾驶辅助功能!这个价位和配备还是超越了良心了。x50也及将会成为我国公路的高阶国民神车!鲁sir个人认为吉利和沃尔沃的研发的产品是成功即成熟的,BMA模块化底盘也非常俱备资格与其他竞争对手比较!非常期待明年Proton原生车款小改款和吉利一起创造出来的火花






(AAron小编 X 鲁sir)

741 次查看1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